包裝的形態是商品包裝所呈現出的一定結構下的外在形狀與姿態,主要體現在包裝器皿和各種材質的包裝外形上,因此商品包裝的形態設計歷來是彰顯商品個性、傳達營銷理念的重要渠道。如今,商品的營銷更多地傾向于尋求差異化,在快速變化的市場中謀求唯一性,以及滿足日益增長的消費者個性化需求的事實,這給商品包裝的外在形態設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因此,以商品包裝形態的創新設計來提升商品自身的競爭力,以及加強與消費者的情感溝通,以商品包裝形態的設計美和情趣美來吸引消費者對非物質因素的消費興致與熱情,已成為商品包裝設計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更是商品營銷成敗與否的關鍵。1商品包裝是表現商品特性的重要途徑銷售市場上零售商品的特質要靠商品包裝來呈現,這已成為不爭的事實。當進入商品市場中,也便到達了商品包裝的世界里。這些穿在商品上的“外衣”不僅保護著商品品質,而且肩負著塑造商品“形象”傳達商品個性、與消費者進行信息溝通的責任。如今早已不再是商品匱乏的時代,品種豐富、質量優良以及銷售領域寬闊的市場狀況,把曾經單純的物質供應引向了更加多樣化、多層次,注重商品個性和特質,注重消費者物質與生活情趣等多方面需求的全新消費時代。承載這一全新消費時代的要求,并且能夠最終完成這一營銷使命的依然是商品包裝。商品包裝外在形態特性的塑造,以及設計出的獨有趣味優勢,已經成為博得消費者眼球的重要途徑。2不可忽視的情感消費需求除那些生活必需用品外,消費越發偏向于個體偏好和“情之所至”的趨分,已然成為了現實中不可忽視的現象。滿足物質需求不再是消費的唯一目的,追求生活品質和個人情趣的消費觀念已漸入人心,對非物質價值的認知也已成為更多人的追求與向往。以往單純意義的購物,如今更多地演化成散發情感和愉悅精神的行為與休閑活動。心儀的商品品牌、樣式以及消費的樂趣遠遠超出了購物的本意。營銷學中對人的消費行為曾有過如此的說法,即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最大的意愿和動力便是“獲利"。"打折”是驅動這種“獲利”動力的最基本方法。原本同樣的商品,價格卻是原來的九成、七成甚至半價,豈不是“獲利”。物質上的獲利如此,精神和情感上的獲利亦然。包裝形態的趣味化設計給消費者帶來了超出“物”本身的愉悅,這種愉悅不僅體現在購物中,還延伸到生活里。3 情感營銷情感營銷就是把消費者個人情感差異和需求作為企業品牌營銷戰略的重要核心,并通過情感化的營銷策略和傳播方式來實現企業的經營目標。情感化的包裝設計自然是體現情感營銷理念的重要方式和載體?;谙M需求的改變,產品的生產逐漸由面向大眾轉向特定群體的小眾,以及“量身定制”的方向,這種轉化不僅帶有明確的目標定位,還夾帶著目標群體的情感和趣味傾向,因此,情感營銷成為當今企業經營的主流趨勢和全新的營銷形態。從實際上看,商品包裝的趣味化設計早已成為設計表達的重要方式,而且這些趣味包裝設計在市場營銷中也發揮了極其顯著的作用和功效。幽默的擬人形態設計和濃郁的地方特色,不僅給消費者帶來了喜悅,還給自己的精神生活帶來了豐富的樂趣。4商品包裝設計的借物喻情借物喻情指借某一事物的特點,來抒發對某種特定事物的特有情感",也可以稱為通過聯想思維,將某一特定事物與情感相互嫁接,以達到增添感染力和說服力的功效。借物喻情是我國傳統美學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融、合”的具體體現,更是文學和藝術創作普遍的表達方式。在我國的傳統文學藝術中,曾有過眾多借物喻情的佳作和范例。蘭花的清雅、竹子的高風、梅花的傲然﹑菊花的不爭,都是把物變成了情,把情化為了物,使人見物則如見其情,感懷則必有所物。正所謂“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描繪的是山、水、云,敘述的是人.事、情?!霸聢A月缺”睹的是物,思的是人,論的是悲歡離合。人有情,消費有情,那么商品包裝設計亦應有情,借物喻情,借包裝之態,傳與消費者共鳴之情。5 “異形”產生“異趣”這里談到的“異”,是指富有一定情趣傾向的創意和創新,即以“創新形態”及其所生成的“新穎趣味”來帶動消費,這既符合“設計是為人而不是物”的本質,也滿足當今市場情感消費與日俱增的客觀需求。商品包裝設計若是能在形態上率先給消費者帶來愉悅,必是一件有利于促進消費的好事。帶動消費,這既符合“設計是為人而不是物”的本質,也滿足當今市場情感消費與日俱增的客觀需要。商品包裝設計若是能在形態上率先給消費者帶來愉悅,必是一件有利于促進消費的好事。6結語商品包裝的趣味化設計絕不是偶發或憑空奇想,也不是單純地追求形態的奇特和視覺效果。商品包裝的趣味化設計,應該是建立在對所涉及的商品以及商品背后的情感營銷有充分認知和深刻研究的基礎上,建立在對消費市場和消費群體非物質需求狀況有充分研究的基礎上,再大膽地運用藝術的語匯,發揮藝術的趣味表達能量,充分考慮“設計是為人而不是物”,而借物喻情恰恰是達成這種結果的有效途徑和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