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純度對比的基本類型
兩種以上色彩組合后,由于純度不同而形成的色彩對比效果稱為純度對比。它是色彩對比的另一個重要方面,但因其較為隱蔽、內在,故易被。在色彩設計中,純度對比是決定色調感覺華麗、高雅、古樸、粗俗、含蓄與否的關鍵。
其對比強弱程度取決于色彩在純度等差色標上的距離,距離越長對比越強,反之則對比越弱。
如將灰色至純鮮色分成10個等差級數,通常把1——3劃為低純度區,8——10劃為高純度區,4——7劃為中純度區(圖)。在選擇色彩組合時,當基調色與對比色間隔距離在5級以上時,稱為強對比;3——5級時稱為中對比;1——2級時稱為弱對比。據此可劃分出九種純度對比基本類型。(圖)
(1)鮮強調 如10:8:1等,感覺鮮艷、生動、活潑、華麗、強烈。
(2)鮮中調 如10:8:5等,感覺較刺激,較生動。
(3)鮮弱調 如10:8:7等,由于色彩純度都高,組合對比后互相起著抵制、碰撞的作用,故感覺刺目、俗氣、幼稚、原始、火爆。如果彼此相距離離大,這種效果將更為明顯、強烈。
(4)中強調 如4:6:10或7:5:1等,感覺適當、大眾化。
(5)中中調 如4:6:8或7:6:3等,感覺溫和、靜態、舒適。
(6)中弱調 如4:5:6等,感覺平板、含混、單調。
(7)灰強調 如1:3:10等,感覺大方、高雅而又活潑。
(8)灰中調 如1:3:6等,感覺相互、沉靜、較大方。
(9)灰弱調 如1:3:4等,感覺雅致、細膩、耐看、含蓄、朦朧、較弱。
另外,還有一種最弱的無彩色對比,如白:黑、深灰:淺灰等,由于對比各色純度均為零 ,故感覺非常大方,莊重,高雅,樸素。
四>色彩的面積與位置對比
形態作為視覺色彩的載體,總有其一定的面積,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面積也是色彩不可缺少的特 性。藝術設計實踐中經常會出現雖然色彩選擇比較適合,但由于面積、位置控制不當而導致失誤的情況 。
1.色彩對比與面積的關系
(1)色調組合,只有相同面積的色彩才能比較出實際的差別,互相之間產生抗衡,對比效果相對強烈。
(2)對比雙方的屬性不變,一方增大面積,取得面積優勢,而另一方縮小面積,將會削弱色彩的對比。
(3)色彩屬性不變,隨著面積的增大,對視覺的刺激力量加強,反之則削弱。因此,色彩的大面積對比可造成眩目效果。如在環境藝術設計中,一般建筑外墻、室內墻壁等都選用高明度、低純度的色彩,以減低對比的強度,造成明快、舒適的效果。
(4)大面積色穩定性較高,在對比中,對它色的錯視影響大;相反,受它色的錯視影響小。
(5)相同性質與面積的色彩,與形的聚、散狀態關系很大的是其穩定性,形狀聚集程度高者受它色影響小,注目程度高,反之則相反。如戶外廣告及宣傳畫等,一般色彩都較集中,以達到引人注意的效果。
2.色彩對比與位置的關系
(1)對比雙方的色彩距離越近,對比效果越雖,反之則越弱。
(2)雙方互相呈接觸、切入狀態時,對比效果更強。
(3)一色包圍另一色時,對比的效果最強。
(4)在作品中,一般是將重點色彩設置在視覺中心部位,最易引人注目。如井字形構圖的4個交叉點。
<五>色彩的肌理對比
色彩與物體的材料性質、形象表面紋理關系很為密切,影響色彩感覺的是其表層觸覺質感及視覺 感受。
(1)對比雙方的色彩,如采用不同肌理的材料,則對比效果更具情趣性。
(2)同類色或同種色相配,可選用異質的肌理材料變化來彌補單調感。如將同樣的紅玫瑰花印制在薄尼龍沙窗及粗厚的沙發織物上,它們所組成的裝飾效果,既成系列配套,又具材質變化色彩魅力。
(3)繪畫及色彩表現中,應用各種色料及繪具可產生出不同的肌理效果,如水彩、水粉、油畫、丙稀等各色顏料及蠟筆、麥當勞、鋼筆、毛筆等各類畫筆。
(4)同樣的顏料采用不同的的手法創造出許多美妙的肌理效果,以強化色彩的趣味性、情調性美感。如拓、皴、化、防、拔、撒、涂、撒、涂、染、勾、噴、扎、淌、刷、括、點等上色手法。
<六>色彩的連續對比
(1)發生在同一時間、同一視域之內色彩對比稱為色彩的同時對比。這種情況 下,色彩的比較、襯托、排斥與影響作用是相互依存的。如在黃色紙張上涂一小塊灰色,這種感覺越強,出現所謂的補色錯視。再如在黑紙上涂一灰色小方塊,白紙上涂一同樣面積及深淺的灰色小方塊,同時對比的視覺感受是黑紙上的灰色更顯明亮,形成所謂的明度錯視。
(2)色彩對比發生在不同的時間、不同視域、但又保持了快捷的時間連續性,自然數為色彩的連續對比。
人眼看了第一色再看第二色時,第二色會發生錯視。第一色看的時候越長,影響越大。第二色的錯視傾向于前得的補色。這種現象是視覺殘像及視覺生理、心理自我平衡的本能所致。如醫院中手術室環境及開刀醫、護人員工作服都選用藍綠色,顯然是為了“中和”血液 紅色,巧妙地利用色彩的連續對比,使醫生注視了藍綠色后,不但可減少、恢復視覺的疲勞,同時更易看清細小的血管、神經等,從而有利于保證手術進行的準確性和安全性。
三 .色彩推移
<一>色彩推移的特點和種類
色彩推移是將色彩按照一定規律有秩序地排列、組合的一種作品形式。種類有色相推移、明度推移、純度推移、互補推移、綜合推移等。其特點是具有強烈的明亮感和閃光感,富有濃厚的現代感和裝飾性,甚至還有幻覺空間感。
1、色相推移 將色彩按色相環的順序,由冷到暖或由暖到冷進行排列、組合的一種漸變形式。為了使畫面豐富多彩、變化有序,色彩可選用色相環(似地球赤道),也可選用含白色或淺灰的色相環(似地球北半球的緯線),亦可選用含中灰、深灰、黑色的色相環(似地球南半 球的緯度)。
2、明度推移 將色彩按明度等差級系列的順序,由淺到深或由深到淺進行排列、組合的一種漸變形式。一般都選用單色系列組合,也可選用兩個色彩的明度系列,但也不宜擇用太多,否則易亂易花,效果適得其反。
3、純度推移 將色彩按等差級數系列的順序由鮮到灰或由灰到鮮進行排列組合的一種漸變形式。互補推移是處于色相環通過圓心180度兩端位置上一對色相的純度組合推移形式。
4、綜合推移 將色彩將色相、明度、純度推移進行綜合排列、組合的漸變形式,由于色彩三要素的同時加入,其效果當然要比單項推移復雜、豐富得多。
二>色彩推移的基本構圖形式
色彩推移是一種特殊的作品形式,其構圖及形象組織亦有相應的特點和基本規律 。
1.平行推移 將色彩按平行的垂直線、水平線、斜線、曲線或不規則進行等間隔或不等間隔條紋狀、有秩序地安排、處理。
2.放射推移
(1 )定點放射 又稱日光放射、離心放射、畫面應確定 一個或多個放射點,然后將色彩圍繞入射點等角度或不等角度排列、組合。
(2)同心放射 又稱電波放射,畫面有一個或多個放射中心,將色彩從放射中心作同心圓、同心方、同心三角、同心多邊、同心不規則等形象,向外擴散處理、安排。
(3)綜合放射 將定點放射和同心放射綜合在一個畫面中進行組織、處理。
3.綜合推移 將平行推移和放射推移的手法同時出現、安排在一個畫面中,使作品的形態形成曲、直、寬、窄、粗、細等對比,構圖復雜、多變、效果更為豐富、有趣。但為防止產生散、亂、花、雜的弊病,畫面一般只應有一個中心或主體,或一主一次,切忌多中心和多主體。
4.錯位、透疊及變形
(1)錯位 有整體錯位和局部錯位兩種情況 。整體錯位是為了進行色相的冷暖對比、明度的明暗對比、純度的鮮灰對比,將底、圖的色彩作整體的、相反的排列。例如底色冷到暖,則圖色暖到冷,底色明到暗,則圖色暗到明,底色鮮 到灰,圖色灰到鮮。
局部錯位是處理有規則塊狀色彩排列時采用的方法。例如第一排用1、2、3、4號色,第二排用2、3、4、5號色,第三排用3、4、5、6號色等,每排錯開一級或多級。有時,為了某種光感及立體感處理需要,也可同時向左右兩邊錯位,例如第一排用1、2、3、4號色,左右第二排同時都用2、3、4、5號色作對稱式錯位。
(2)透疊 是一種當兩個形體相重疊時,處理成兩者都能顯現形體、輪廓的表現手法。色彩透疊可產和透明、輕快的效果,趣味性和現代感很強。當底形和面形重疊時,如果設色相差級數小,則兩者小有緊貼感。當色彩級數差增大時,則兩者的空間感也隨之增大而有遠離感。
(3)變形 色彩推移的可變性及創造性開發余地很大,在掌握基本構圖形式、鳳色規律后進行種種變化,充分發揮個人的構思想象,將會產生無窮無盡的佳作。
變化的形式很多,例如定點放射的放射線一般都處理成直線,可作弧線變形處理,成有單向轉動感的風車狀,也可作雙向交叉處理,則效果更復雜豐富等等。
四、綜合對比及色調變化
<一>綜合對比
多種色彩組合后,由于色相、明度、純度等不同差別,所產生的總體效果稱為綜合對比。這種多屬性、多差別對比的效果,顯然要比單項對比豐富、復雜得多。事實上,色彩單項對比的情況 很難成立,它們不過是色彩對比中一個側面,因此,在創作和設計實踐中都較少應用。設計師在進行多種色彩綜合對比時要強調、突出色調的傾向,或以色相為主,或以明度為主,或以純度為主,使某一主面處于主要地位,強調對比的某一側面。從色相角度可分為淺、、深等色調傾向。從明度角度可分淺、 中、灰等色調傾向。從感情角度可分冷、暖、華麗、古樸、高雅、輕快等色調傾向。
<二>色調傾向的種類及處理
綜上所述,色調傾向大致可歸納成鮮色調、灰色調、淺色調、深色調、中色調等。
1.鮮色調
在確定色相對比的角度、距離后,尤其是中差(90度)以上的對比時,必須與無彩色的黑、白、灰及金、銀等光澤色相配,在高純度、強對比的各色相之間起到間隔、緩沖、調節的作用,以達到既鮮艷又直轄市、既變化又統一的積極效果。感覺生動、華麗、興奮、自由、積極、健康等。
2.灰色調
在確定色相對比的角度、距離后,于各色相之中調入不同程度、不等數量的灰色,使大面積的總體色彩向低純度方向發展,為了加強這種灰色調傾向,最好與無彩色特別是灰色組配作用。感覺高雅、大方、沉著、古樸、柔弱等。
3、深色調
在確定色相對比的角度、距離時,首先考慮多選用些低明度色相,如藍、紫、藍綠、藍紫、紅紫等,然后在各色相之中調入不等數量的黑色或深白色,同時為了加強這種深色傾向,最好與無彩色中的黑色組配使用感覺老練、充實、古雅、樸實、強硬、穩重、男性化等。
4、淺色調
在確定色相對比的角度、距離時,首無考慮多選用些高明度色相,如黃、桔、桔黃、黃綠等,然后在各色相之中調入不等數量的白色或淺灰色,同時為了加強這種粉色調傾向,最好與無彩色中的白色組配使用。
5、中色調
是一種使用最普遍、數量最眾多的配色傾向,在確定色相對比的角度、距離后,于各色相中都加入一定數量黑、白、灰色,使大面積的總體色彩呈現不太淺也不太深,不太鮮也不太灰的中間狀態。感覺隨和、樸實、大方、穩定等。
在優化或變化整體色調時,最主要的是先確立基調色的面積統治優勢。一幅多色組合的作品,大面積、多數量使用鮮色,熱必成為鮮調,大面積、多數量使用灰色,勢必成為灰調,其他色調依此類推。這種優勢在整體的變化中能使色調產生明顯的統一感,但是,如果只有基調色而沒有感到單調、乏味。如果設置了小面積對比強烈的點綴色、強調色、醒目色,由于其不同色感和色質的作用,會使整個色彩氣氛豐富。活躍起來。但是整體與對比是矛盾的統一體,如果對比、變化過多或面積過大,易破壞整體,失去統一效果而顯得雜亂無章。反之,若面積太小則易被四周包圍的色彩同化、融合而失去預期的作用。
<三>色調變化及類型
變調即色調的轉換,是藝術設計中色彩選擇多方案考慮及同品種多花色系列設計的重要課題,變調的形式一般有定形變調、定色變調、定形定色變調等。
1、定形變調
實質為保持形態(圖案、花形、款式等)不變的前提下,只變化色彩而達到改變色調傾向的目的,是紡織、服裝、裝潢、包裝、裝幀、環藝等多種實用美術中,經常采用的產品同品種、同花形、多色調的設計構思方法。
定形變調主要有兩種形式。
(1)同明度、同純度、異色相變調 即根據原有設計色調,保持明度、純度不彎,只變化色相(原有色相對比距離不變)而改變色調的傾向。其色彩選擇與組合的關鍵實質,在于要將原有整組色彩的結構保持不變,然后在色立體中圍繞中心N軸,沿色相環作水平移動,基調色移到某一色相區,就形成某一色調。如移至紅色相區組成紅色調,移至藍色相區且成藍色調等。
(2)異色相、異明度、異純度變調 根據原有色調將色相、明度、純度做全面改變,使其完全不同的色調類型。如鮮調…灰調(…表示左右箭頭)、淺調…深調、中調…鮮調、中調…淺調、深調…中調、灰調…中調、灰調…淺調、淺調…鮮調、深調…灰調、鮮調…深調等。
2、定色變調
定色變調實質是保持色彩不變,變化圖案、花形、款式等,即變化色彩的面積、形態、位置、肌理等因素,達到改變總體色調傾向之目的,是實用美術中產品、作品同色彩多方案多品種的系列設計構思方法
色調轉變的關鍵最 要在于大面積基調色的變化,其次是將色彩作小面積點、線、面形態的交叉、穿插、并置組合,利用色彩的空間混合效應,少色產生多色的效果,鮮色產生含灰色的感覺 ,使色彩之間互相呼應、取代、置換、反轉與交織,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使各色調既有變化又很統一,既有整體性又有獨立性,從而增強系列配套之感。
3、定形定色變調
在各色調的花形與色彩都相同的前提下,可考慮大小、位置、布局進行適當變化的系列設計構思方法。
五、色彩混合
將兩種或多種色彩互相進行混合,造成與原有色不同的新色彩稱為色彩的混合。它們可歸納成加色法混合、減色法混合、空間混合、空間混合等三種類型。
< 一>、加色法混合
加色法混合即色光混合,也稱第一混合,當不同的色光同時照射在一起時,能產生另外一種新的色光,并隨著不同色混合量的增加,混色光的明度會逐漸提高將紅(橙)、綠、藍(紫)三種色光分別作適當比例的混合,可以得到其他不同的色光。反之,其他色光無法混出這三種色光來,故稱為色光的三原色,它們相加后可得白光。
加色法混合效果是由人的視覺器官來完成的,因此它是一種視覺混合。加色法混合的結果是色相的改變、明度的提高、而純度不并不下降。
加色法混合被廣泛 應用于舞臺燈光照明及影視、電腦設計等領域。
<二>減色法混合
減色法混合即色料混合,也稱第二混合。在光源不變的情況下,兩種或多種色料混合后所產生 新色料,其反射光相當于白光減去各種色料的吸收光,反射能力會降低。故與加色法混合相反,混合后的色料色彩不但色相發生變化,而且明度和純度都會降低。所以混合的顏色種類越多,色彩就越暗越濁,最后近似于黑灰的狀態。
人們平時在繪畫、設計、染色、粉刷中的色彩調合,都屬減色法應用。
<三>空間混合
亦稱中性混合、第三混合。將兩種或多種顏色穿插、并置在一起,于一定的視覺空間之外,能在人眼中造成混合的效果。故稱空間混合。其實顏色本身并沒有真正混 合,它們不是發光體,而只是反射光的混合。因此,與減色法相比,增加了一定的光刺激值,其明度等于參加混合色光的明度平均值,既不減也不加。
由于 它實際比減色法混合明度顯然要高,因此色彩效果顯得豐富、響亮,有一種空間的顫動感,表現自然、物體的光感,更為閃耀。
空間混合的產生須具備必要的條件。
(1)對比各方的色彩比較鮮艷,對比較強烈。
(2)色彩的面積較小,形態為小色點、小色塊、細色線等,并成密集狀。
(3)色彩的位置關系為并置、穿插、交叉等。
(4)有相當的視覺空間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