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設計概念上發展得很快,好多在西方國家剛剛推出、還在試驗中的概念,在國內已經成了普遍性的說法了。比如 “全設計”這個術語,已經在很多人的口頭上流行起來,國內一些設計學校的老師也經常開口閉口說學“你們要注意全設計”、“全設計要加強”云云。然而“全設計”到底指的什么,倒是不多見解釋的。我自己在幾年前介紹過“全設計”的情況,當時并沒有深化。奧運會期間,看見北京好多公共設施都標注著達到了國際“全設計”的標準,知道國內進步很快,還是很高興的。最近有人在我的博客上留言,說:“你的博客寫得多是歷史的東西,年輕人希望知道多一點點進行中的設計。比如‘全設計’,你提出來了,就不講講嗎?”前兩天,我在網上看見有個網站里說我是中國最早引入“全設計”概念的人,嚇我一跳。是不是第一個,我其實并無所謂,可是讓你擔上了這個責任,那你如果讓“全設計”繼續這么混混沌沌的下去,恐怕會讓人覺得就是你自己弄出個術語來忽悠人。這個原因就讓我不得不寫點關于“全設計”的東西了。我是有過“教訓”的:大概八年前,我大概也是最早在國內介紹了“新城市主義”(neo urbanism),結果給人罵我亂編概念,幸虧是罵了幾年之后,現在終于都知道的確是有這么一個重要的城市規劃運動了,于是也沒人罵了,還有人搶著說是他最先提出來的。如果當時我說得清楚一點點,介紹得深入一點點,不就可以免了這個“忽悠人”的大帽子了嗎?
所謂“全設計”還不僅僅指讓殘廢人輪椅進出自如的設計,如果認為僅僅是為殘疾人的設計,就偏離了“全設計”的原旨了。我們說“全設計”包括了相當廣泛的一系列方法(a broad-spectrum solution)來幫助每一個人,從設計角度來說,我覺得更加重要的是“全設計”突出強調產品設計外形和功能的密切關系,也就是讓使用者能夠一目了然地知道這個設計是做什么的。比如容器的把手,要讓各種不同的人都能夠取用方便,容易掌控,一眼就知道應該握住哪里。我們現在有些公共場所提供的塑料杯,既沒有把手,材料又很單薄,裝了水以后,拿在手里軟塌塌的,好像隨時都會掉下來。成年人用起來都不方便,更不必說兒童或手有殘疾的人士了,這就不符合全設計的要求了。公共使用的工具、用品、器皿等等都要符合公眾的總體要求,如果有一部分的公眾使用起來有困難,就算不上“全設計”的了。
從前,因為醫療條件不好、社會福利條件不好,殘疾人、智障者都活不長,所以大家也沒有足夠的重視?,F在條件越來越好,各種有生理和心理障礙的人都能夠和健康人一起生活下去,社會、市場的需求大了,因此“全設計”才在最近這些年給提到越來越高的地位來了。有些產業、事業開始大規模的引入“全設計”概念,特別是公共交通行業,是在這方面走得比較領先的。但是也還有不少行業,還做得不夠。
RELATED INFORMATION
開創品牌的新時代。即刻與我們聯系:021- 6922 3125